窗外,骄阳似火,蝉声四起。
有人说,再热的天气,熬一熬也就过去了,但是熬着熬着......一年中最热的节气——大暑就要来了。古书中说,大者,乃炎热之极也。
专家表示,目前正在笼罩中东部多地的高温,范围大、时间长,或将持续至8月上旬。此外,在未来几日,西南、东北、华北多地将受到暴雨侵袭。
大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,阳气旺盛的时节,酷热多雨,气压较低,暑气逼人。此时养生“要适四时之法常”,让身体顺应炎热的天气。
防中暑
正所谓“天地一大窑,阳炭烹六月”。在这酷热难耐的节气,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,否则容易中暑。
大暑节气应注意室内降温,避免较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,注意劳逸结合以防中暑的发生。人们在外出工作活动时最好能避开高温时段,不得不从事高温作业时应注意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,并备好防暑降温的饮料,如绿豆汤、西瓜汁、酸梅汤等。
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、头昏、心悸、胸闷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大量出汗、四肢麻木、口渴、恶心等症状,多为中暑先兆,应立即至通风阴凉处休息,并喝些凉淡盐开水以降暑散热。
防阴暑
在大暑期间,人们对中暑的预防还是比较重视的,但对阴暑证的认识却往往不足。
阴暑常常是由于人们错误的解暑方式引起,如汗后冲凉、贪凉饮冷、长时间使用空调、电扇等,尤其是暑热天气从室外回来后急着冲凉,最易导致寒湿之邪阻遏气机、暑热不得散而出现头痛恶心、鼻塞流涕、喉痛咽干、四肢酸痛、肌肤发热而无汗、呕吐、腹泻等。
酷热的夏季,在解暑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。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,控制好空调温度,一则有利于健康,二则节能,室内外温差尽量勿超过5℃,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者要多起身走动,活动筋骨,适当开展户外活动。
夜眠时避免通宵达旦地使用风扇、空调,空调环境尽量少穿露肩衣,更不能露宿野外;饮食要注意节制生冷,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虚弱更易受损,家长的引导最为重要;同时要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进行冷水淋浴;尤其要避免日晒后马上冲凉或冲洗手足、洗脸,应注意稍作休息后再冲洗。
防情绪中暑
大暑时节高温酷暑,不仅容易使人感到身体疲劳、食欲不振,还经常会使人“心火”妄动,表现为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、思维紊乱等不良情绪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夏季情感障碍症”,俗称“情绪中暑”。
尤其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、湿度高于80%时,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。“情绪中暑”对身心健康危害很大,特别是老年人、体弱者。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,甚至还会引发猝死。因为夏气通于心,暑气易伤心,所以大暑养生预防“情绪中暑”同样重要。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心平气和、恬淡安宁,以达到“心静自然凉”之效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避免生气、着急等极端情绪,应尽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。
大暑节气膳食推荐酸梅陈皮饮
材料:乌梅10克,山楂10克,甘草10克,陈皮3克,冰糖适量。
制法:将乌梅、山楂、甘草、陈皮一起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,改用小火煮30分钟,加入冰糖,再煮5分钟即可。
功效:生津止渴,醒脾开胃。适合汗多口渴,食欲不振之人。
薄荷五豆汤
材料:绿豆、赤小豆、黄豆、黑豆、白扁豆各20克,薄荷5克。
制法:以上五豆清洗浸泡后加水适量,大火煮沸后,小火续煮1小时左右,加入薄荷再煮5分钟,放温后代茶饮。
功效:解暑利湿,健脾益肾。适合平素身体偏虚,暑热夹湿之人。
百合赤豆粥
材料:白米50克,小米30克,赤小豆20克,百合10克,莲子20克,冰糖适量。
制法:白米、小米淘洗干净,赤小豆、莲子、百合洗净后浸泡1小时,然后与白米、小米一同放入砂锅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后小火续煮1小时,加入冰糖调味。
功效:益胃健脾、利湿除烦。适合暑天汗出较多,脾胃虚弱或兼心烦多梦之人。
绿豆薏仁芡实粥
材料:绿豆30克,薏仁20克、芡实20克、小米30克,冰糖适量。
制法:小米淘洗干净,绿豆、薏仁、芡实洗净后浸泡1小时,与小米一起放入煲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,煮约1小时,加入冰糖调味。
功效:消暑利湿、健脾养胃。适合暑湿互结,脾胃虚弱之人。
淮莲老鸭汤
材料:净老鸭500克,山药50克,莲子30克,石斛20克,薏米30克,陈皮5克,生姜3片,蜜枣2粒。
制法:将材料洗净后,老鸭和山药切块,全部材料放入煲中,加水适量,大火煮沸后转至小火,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滋养补虚,健脾渗湿安神。适合暑天脾虚湿困,夏夜睡眠欠佳之人。